学校概况
你的当前位置:
分享到:
华中农业大学

湖北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信息网


依托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,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和成人高等教育办学适应性强的特点,


以管理为重点,以提高质量为核心,形成了以脱产、业余、函授等不同学校形式并举,


本科、专科、技能培训和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大的办学体系。

党和国家领导亲切关怀。董必武、李先念等先后为学校题词和题写校名。1998年,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学校百年校庆亲笔题词。2011年,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胡锦涛听取我校关于生物产业的汇报。2013年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我校“本禹志愿服务队”亲笔回信。


校园环境得天独厚。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狮子山,占地面积495万㎡(7425亩),三面环湖,风景秀丽,环境幽雅,建筑楼群鳞次栉比,自然园林风貌引人入胜。


学科优势特色明显。生物学、园艺学和作物学学科群、畜牧学、兽医学、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(群)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。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,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,其中,园艺学、畜牧学、兽医学等3个学科为A+,生物学为A,食品科学与工程、作物学、农林经济管理等3个学科为A-。据美国信息科技所《基本科学指标》数据库(ESI)2017年9月统计数据显示,我校共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,植物学与动物学领域进入全球前1‰行列,农业科学、化学、生物学与生物化学、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、微生物学、环境科学/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%。


教育体系完整。现有学院(部)18个,本科专业57个,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,二级学科102个,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,二级学科65个,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。全日制在校学生26196人,其中本科生18763人,研究生7433人。

硕彦俊秀荟萃。现有教职工2632多人,其中教师1528人,教授385人。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,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,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,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,千人计划专家24人,万人计划专家14人,长江学者28人,国家杰青20人,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人,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、岗位科学家55人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,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60个。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,国家教学团队7个。


教育教学改革卓有成效。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,其中特等奖1项、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18项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获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1项、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、国家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”专业2个、国家“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”专业8个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、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0个、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2门、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、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、国家级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18种。


科技实力雄厚。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,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,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,国家级研发中心7个,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,部省级重点(工程)实验室26个,部省级研发中心26个,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(“111”计划)5个,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1个,校企共建实验室(研发中心)35个,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4个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获批科研项目5388项,经费31.29亿元。在杂交油菜、绿色水稻、优质种猪、动物疫苗、优质柑橘、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,取得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标志性成果。


精神文明建设成绩优异。1996年以来,学校连续十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,2005年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,2008年以来三度荣膺全国文明单位。2017年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。

历史沿革


砥砺而兴(1898-1911)


清朝末年,朝廷腐败无能,外国殖民势力入侵,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。爱国志士奋起图强,探求“教育救国”之道。
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(光绪二十四年)上疏光绪皇帝,正式奏请兴办湖北农务学堂。同年10月正式开学。湖北农务学堂是我国最早的近代农科大学之一,开创了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先河,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壮丽起点。
1903年扩建为湖北高等农务学堂。

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,清政府办学时代结束。


栉风沐雨(1912-1951)


1912年,湖北农务学堂在辛亥革命后改建为湖北甲种农业学校。此后,经历了1923年湖北第一、第二高级农业学校,1930年省立乡村师范学院,1931年湖北省立教育学院,1937年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,1940年湖北省立农学院,1950年湖北省农学院等一系列演变。
1938年,侵华日军迫近武汉,学校西迁湖北恩施五峰山坚持办学。
1945年,抗日战争胜利,学校迁回武昌宝积庵。

1949年,武汉解放,学校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。


桃李逢春(1952-1984)


1952年,以武汉大学农学院、湖北省农学院的整体和中山大学、南昌大学、河南大学、广西大学、湖南农学院、江西农学院的部分系(科)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。当年招收本科生,次年招收首批研究生,科学研究、国际交流取得新的进展。
1957年,学校从宝积庵整体迁址武昌南湖狮子山。

20世纪60年代,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。


芳华日盛(1985-2004)


1985年,正式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。
此后,学校抓住事业发展机遇,遵循高等教育规律,紧密结合学校实际,对学科设置和专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。

经过20多年艰苦奋斗,学科专业覆盖了农学、理学、工学、文学、法学、经济学、管理学等门类,在多个学科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。


百尺竿头•2005-2008


2005年,学校正式进入国家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大学行列,同年,被中央文明委授予“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”称号。2006年,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。


乘着新世纪浩荡春风,华中农业大学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,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,加快现代化、国际化进程,力争到建校120周年之际,把学校建设成为整体水平国内一流,优势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。

学校动态